富阳信息社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综艺娱乐、投资理财、国际资讯、热点新闻、生活百科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2023-05-13 11:40:02
·全文共2333字,时长约6分钟
·本文来源:刘胜军大局观(刘胜军微财经出品)
文|刘胜军
在美国和欧洲经济放缓之际,中国经济的复苏料将提振全球经济。——《华尔街日报》2023.4.18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,内生动力还不强,需求仍然不足,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,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。——4.28政治局会议
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,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。
此前,一季度数据出炉,显著超预期。但在民企投资、房地产投资、外企投资等领域还存在结构性隐忧,后续消费复苏也面临收入能力和预期的双重制约。
对于当下经济的良好态势,政治局会议认为:
•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,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,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,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,经济增长好于预期,市场需求逐步恢复,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,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。
开局良好,但也不能掉以轻心。政治局会议指出:
•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,内生动力还不强,需求仍然不足,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,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。
对接下来的政策,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点包括:
1、“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,加快推进充电桩、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”: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全球第一,而且符合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趋势。目前新能源汽车仍未达到足够的规模经济,“小理蔚”依然亏损,竞争日趋白热化,但行业整体趋势依然看好。
2、“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,营造创新生态,重视防范风险”:今年以来,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引发全球聚焦。人工智能是一次新的革命,但也是一把双刃剑。4月11日,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》公开征求意见。
3、“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,改善消费环境,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”:增加居民收入,一要靠经济增长创造更多机会,二要靠财政发力(例如大规模发放消费券补贴)。从今年“五一黄金周”的火爆来看,旅游消费恢复强劲。
4、“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,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”:一季度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.1%,而民间投资增长只有0.6%。提振民间投资,一要靠改革为民企创造更多的公平竞争机会,二要切实缓解民企在融资等方面的现实困难,三要在方向上传递明确信号稳定民企预期。
5、“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、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,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,帮助企业恢复元气”:恢复元气,这句话很“接地气”。疫情三年,中小微企业必定是“元气大伤”。恢复元气,仅靠自身的调理恐怕需要时日。实实在在的帮扶,可以实现更快速的元气恢复。例如,对疫情期间的税收滞纳金,理应一律免除。
6、“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”:疫情三年,导致很多企业资金周转困难,甚至一些地方融资平台也陷入困境。结果,欠账问题日趋严重。90年代,中国也曾经遭遇严重的“三角债”困局。这一问题必须快刀斩乱麻。
7、“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,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”:2020年以来的平台经济反垄断,已经基本完成。平台企业由于在数据、资源和资金上的巨大优势,在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。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多次表达对“微信”平台强大功能的羡慕。
8、“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,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”:反脱钩是一场持久战。只要充分发挥“世界工厂+世界市场”的组合优势,坚持制度型开放,中国就能得道多助。一季度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.3%,私营企业增长2.0%,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却下降2.7%。3月份,对美国出口同比降幅收窄14.1个百分点至7.7%,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速回升15.7个百分点至3.4%,均低于总体增速;近期持续好于总体的对东盟出口,3月同比增速则加快27.1个百分点至35.4%。
9、“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因城施策,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做好保交楼、保民生、保稳定工作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,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。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”: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。稳是当务之急,控是中长期任务。必须把握好节奏,才能确保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,而不致于成为风险策源地(2023:房地产转折之年)。
10、“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,严控新增隐性债务”:地方债问题在2009-2010年的四万亿后开始凸显,并呈现出多轮反复。疫情三年,地方政府疫情支出巨大,叠加房地产市场下行、土地出让金锐减,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须引起高度重视。
政府债务/GDP
11、“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,强化就业优先导向,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,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”:民企是国民经济的“五六七八九”,贡献90%的新增就业。在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只有0.6%的情况下,今年的就业压力不容小觑。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》,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,实施2023年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。
刘胜军
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
政治经济学+大历史观
2014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
天俱时集团首席经济学家
刘胜军微财经创始人
致公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委员
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首席专家
著有《下一个十年》
山东.菏泽.定陶人